2024《顺德社区活力指数研究报告》发布
11月22日下午,由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主办的社区活力与基层治理创新研讨会在顺德北滘举行,现场发布了《顺德社区活力指数研究报告》,并开展研讨交流。
研讨会现场。
该报告基于包含公共意识、自我效能感、社区组织、社区关系网络、社区资源和社区参与六个维度的社区活力指标体系,对顺德区46个社区的社区活力进行了测量,呈现顺德基层社区活力的总体状况和特征,初步探讨影响社区活力的关键因素,并通过案例调研总结顺德基层在激发社区活力方面的经验,为顺德未来的社区营造和社区治理创新实践提供一定研究支撑。
自2018年以来,顺德紧抓基层治理人才培养这一关键,携手清华大学培养了178名基层治理人才,将先进的理念、科学的方法和实践经验引入到顺德的基层治理工作中。而大量的基层实践也为专家学者提供了研究素材。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干部教育中心主任张严冰表示,此次研究成果的发布,展现了顺德与清华大学在基层治理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方面的良性互动,将为顺德社区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推动顺德基层治理工作迈上新台阶。
此次研讨会的举办得到顺德区委社会工作部、区委政法委、区民政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区农业农村局、广东省德胜社区慈善基金会、顺德区社会创新中心等部门和单位的支持,来自清华大学、中山大学、深圳市社会科学研究院、广东省委党校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参与了当天活动。
撬动社区活力的顺德经验发布
《顺德社区活力指数研究报告》是当天会议的重头戏。根据测量,46个参与测量的社区中,龙江苏溪、龙江左滩、容桂龙涌口、均安天湖、容桂幸福、勒流众涌、勒流冲鹤、伦教仕版、伦教常教、北滘西滘活力得分较高,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较高的居民参与度以及丰富的社区资源,能够为社区居民提供良好的支持。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副院长蓝煜昕发言。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副院长蓝煜昕介绍,研究团队对顺德社区活力较高的9个社区进行多阶段跟踪调研,梳理了撬动社区活力的顺德经验。其中,从顺德的社区治理创新实践中提炼出“撬动力”这一概念。报告认为,“撬动力”是在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党的社会工作新体制下,基层干部应发展的一类新能力或领导力,强调基层干部要激发社区活力和社会的主体性,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从“一切为了群众”走向“一切依靠群众”,从主导走向催化,从“实干”兴邦走向“巧干”兴社。
研究成果吸引各界关注。
报告指出,在加强基层治理、发展社区服务,但政府财政资源紧缩的背景下,“撬动力”作为一种现代治理能力显得越发重要。研究团队从顺德经验中归纳出“撬动力”的五要素,分别是撬动对象、支点、投入、撬动机制和撬动者。其中,撬动对象包括人、组织、资源和影响,其核心指向社区主体性,即社区成员的责任感和内生动力;支点则是关键切入点或时机,如空间活化、文化保育、社区教育、社区危机应对等;撬动机制包括杠杆效应、示范效应、孵化效应等。
报告指出,顺德撬动社区活力的经验主要体现在支点选择、撬动机制方面的创新。支点选择如从空间改造入手(升平社区、乐从社区)、从党建入手(振华社区等)、从青年组织培育入手(大福基社区)、从文化造节入手(黄龙村、林头社区)、从社区教育入手(苏溪社区、德和社区)、从社区危机应对入手(东风村)等,通过一个支点、一个小小的成功参与撬动更广泛的、系统的社区参与。撬动机制或工具方面则包括社区微创投(左滩村、北滘社区等)、引入社区空间主理人(升平社区、乐从社区等)等具体做法。
顺德撬动社区活力的实践案例显示,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区发展目标的变化,社区干部成为一个“社区运营师”的角色。一批社区书记发展出兼顾治理目标和发展目标、兼具社会逻辑和商业逻辑的"社区运营思维",通过盘活社区空间等方式来撬动内外部资源、激活社区组织和社区经济。
第四届升平社区大良鱼灯会热闹非凡。/顺德融媒记者何冠洪摄
就大良街道升平社区来说,近年来通过在地文化的挖掘,以文聚才,吸引更多的文艺青年回归社区,参与社区的建设,以点带面推动社区老旧建筑的活化,为社区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大良升平社区党委书记李志业认为,清华大学研究团队对顺德激发社区活力经验的全面梳理,对社区来说,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同时它也将顺德在基层治理的创新经验向全国推广,“接下来社区党委将坚持以文化保育推动社区发展的策略,继续打造社区文化名片,进一步扩大影响力,实现组织振兴,推动文化振兴,带动人才振兴、产业振兴,最终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用好研究成果推动新发展
顺德,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桥头堡,而在基层治理创新领域,顺德同样敢闯敢试、大胆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不断提升,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
近年来,顺德通过四方面举措做好基层治理工作。一是党员“带动”群众骨干。顺德首创党群先锋队,将有能力的党员和有觉悟的群众凝聚在一起;大抓群众教育,让群众既富“口袋”,也富“脑袋”,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把党员和群众骨干力量凝聚起来。
二是精准“发动”社会力量。搭建多种形式的议事协商平台,广泛吸纳乡贤、业界精英、社区热心人士出谋献策;引入专业社工机构,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活动和社工服务,大大提升社区人气,凝聚社区和气,弘扬社区正气;“众创共善”计划累计对接联动政府和社会资源资助各类项目2520个,服务市民731万人次,入选全国创新社会治理最佳案例。
德胜基金会“和美社区计划”支持社区发展。
三是杠杆“撬动”社会资金。德胜社区慈善基金会自2017年成立以来,至今累计资助1192个项目,金额超2亿元,撬动社会资金超8500万元,发展各类慈善冠名基金34个,接受社会捐赠超3700万元,为社会和谐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源动力”。
四是项目“驱动”社区营造。顺德自2013年起试点探索社区营造,走出了“1+4+X”的模式路径,累计180个村(社区)开展实践。近年来,累计孵化社区营造项目441个,发掘社区各类人才2137人,培育和转化社区组织674个。就在近日,“1+4+X”模式走向全国,入选了2024年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
顺德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潘伟华出席了当天活动,他表示,自2018年以来,清华大学与德胜基金会牵手合作,持续深耕顺德基层治理创新工作,系统培养了178名基层治理人才,为顺德贡献了“乡情治理”基层工作模式,“社区营造”如同花朵在村居竞相开放。清华大学研究团队此次公布的顺德社区活力指数研究成果,更是为顺德社会工作带来了重要参考和指导。顺德区委社会工作部部长陈伟成表示,接下来将聚焦全省推动“两社三中心”建设的要求、立足部门职能、结合顺德实际、用好研究成果,打造治理有序、睦邻友好的顺德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