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区政协扎实推进委员工作室“一室一品牌”建设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完善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和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高明区政协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推进政协委员工作室“一室一品牌”建设,有效拓宽了政协委员联系服务群众渠道,切实提升基层协商议事实效,彰显人民政协为人民的实践担当。
健全机制保障工作运行
“感谢区政协组织的‘微协商’活动,让我们汲取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近日,一场关于村民土地纠纷的协商议事会在高明荷城南洲村委员工作室举行。议事员与村民代表围桌而坐,聚焦人居环境整治和土地开发问题进行充分协商。在政协委员的专业调解下,双方在交流中逐渐达成共识,最终化解了这场土地纠纷。
去年,高明区政协建立13个委员工作室,为政协委员提供了履职平台。今年,高明区政协进一步推进工作室规范化建设,立足委员的专业特长和资源优势,突出界别特色,探索建设政协委员工作室“一室一品牌”,助推解决基层治理难题,助力地方发展,不断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阵地建起来了,如何规范运行、取得实效是关键。为此,高明区政协建立“主席会议成员联系、专职常委指导、机关工作人员联络、相关单位配合”指导联系机制,从制度层面明确政协专委室做好统筹协调和督促指导,形成密切协作的工作体系,促进委员工作室工作规范运行、有序开展。
在此基础上,各委员工作室把推动党政中心工作和界别履职紧密结合,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力量。例如,在今年高明全力推动工业园区整治提升中,杨和镇联络组委员工作室主动谋划专精特新产业园品质提升工作,调动属地委员力量,协助跟进并督促工作进度,推动专精特新产业园环境整治取得了良好成效。
发挥所长解决群众难题
建是基础,用是关键。聚焦群众需求,结合界别优势,高明区政协创新打造一批形式多样、主题鲜明、有政协辨识度的委员工作室,通过开展各具特色的履职服务活动,扎实推进委员工作室“一室一品牌”建设。
例如,文教体卫委员会委员工作室收到群众夜间急诊高峰期看病难等问题后,迅速组织“微协商”会议,联合相关部门协商解决,推动高明区人民医院于11月11日起增设“内科夜诊”,满足患者夜间就诊需求;明城镇联络组委员工作室获知东洲中学旁路灯无法亮灯后,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与施工单位多次召开现场协调会,推动长约2公里的东洲路于10月底全线亮灯,为周边师生和群众夜间出行提供了安全保障。各委员工作室通过找准定位、发挥优势,因地制宜开展各项活动,切实擦亮委员工作室品牌。
此外,委员工作室还积极组织视察调研、开展协商监督、收集社情民意信息等,推动委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有力搭建起群众与党委、政府的“连心桥”。委员工作室与政府各部门也建立起常态化协商工作机制,及时把有关政策信息传递给群众,把群众问题需求反映上来,进一步协商化解矛盾,凝聚双方共识。
今年以来,委员工作室累计开展视察调研47次、协商座谈51次、公益活动25场、收集意见建议121条、转化社情民意信息36条、推动解决民生实事38件,赢得群众广泛好评。
以活动为桥提升建言效力
为用活委员工作室,高明区政协着力拓展委员工作室功能,常态化开展丰富的履职活动,推进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走深走实。
今年8月,港澳台侨委员会工作室认真收集港澳台侨同胞意见建议,联合多部门深入协商调研,促成高明区上线全市首个“港澳台侨”服务专区。该服务专区聚焦侨商侨胞办事创业的堵点问题,开通了免预约快捷通道和推行帮办代办服务,通过高效办理切实提升侨商侨胞服务体验。开设至今,该服务专区累计提供了73项“港澳台侨”便捷服务。
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学习和文史委员会委员工作室联合多部门开展送艺术进社区、进校园活动,通过广泛凝聚文艺界别委员力量,为群众提供文艺作品创作、文艺培训、心理辅导等活动,培植基层文化土壤。
此外,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委员工作室也下沉村居,全年组织爱心慰问活动6次,入户走访社区矫正对象,开展普法宣传、心理疏导并提供物资支持。
高明全区13个委员工作室围绕委员特长、界别特色和群众所盼,打造自身特色品牌,切实串起委员责任链、履职链、力量链。
高明区政协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继续锚定委员工作室职责定位,紧紧围绕中心大局,认真倾听界别群众呼声,开展更多有特色、有影响、有声势、有成效的履职活动,提交更多有温度、有分量的建言资政成果,确保委员工作室建得实用、运行有效、工作有为,积极为高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政协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