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白洞村积极探索以茶富民路

来源:佛山日报 发布时间:2024-07-15 10:50:18 字号: 分享至:

  喝茶已经成为许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发布的《2023年度中国茶叶产销形势报告》显示,2023年全国茶叶内销总量240.4万吨,内销总额3346.7亿元,茶园种植面积同比增加超过154万亩。

  近日,在高明区更合镇白洞村,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李贤斌对另一组与茶叶相关的数据更感兴趣:村中茶园面积增加两倍多,达到650亩;茶青的年产量提升至1.8万斤;村集体经济收入同比增长接近60%,为186万元。

  对比两三年前,如今的白洞村已然迈出了茶产业发展新步伐。数年前还是全市“农村集体经济薄弱村”的白洞村,如今依靠祖辈留下的种茶技艺,在以茶富民的道路上积极探索。

  一杯香气浓郁的白洞茶,正指引着白洞村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传统产业式微 种植面积缩小

  高山云雾出好茶。位于高明区更合镇的佛山第二高峰老香山,天然是种茶的好地方。老香山下的白洞村自然以茶为生。

  早在20世纪50年代前,现白洞村下辖的各个村庄已经有了一定的种茶规模,农民在山上采“荒茶”,也即野茶,回来加工泡茶或者出售。

  20世纪50~70年代,被普遍认为是我国茶园面积快速扩张的时期。在这一时期,白洞种茶的规模持续扩大。1968年,当地建起了国营茶场,标志着白洞茶各项生产环节进一步集聚与规范,家家户户都以茶为生。

  20世纪80年代,国营茶场成为历史,分散为16个由当地茶农自己经营的小作坊,种茶产茶成为私人行当。

  从国营到私营,白洞茶的生产方式并未有太多改变。徐家强是当地的茶农,祖辈三代以茶为生。徐家强说,国营茶场分散出的16个制茶作坊,其中一个由他的父亲经营。徐家强还是孩童时,就跟随父母参与到制茶的各个环节。

  彼时制茶全部依赖人力,采茶、晒茶、烘茶等工序全部分摊到每一位家庭成员头上。到了制茶的黄金季节,徐家强白天上学,晚上就与家人一起守夜,轮流进行摇青、摊青、炒青、揉捻、干燥等步骤。

  “打个瞌睡,某个步骤出了点差错,茶的质量就受了影响。”徐家强说,作坊高峰时一天要处理2000多斤湿茶,尽管会另外请工人帮忙,但一家人仍然需要高强度的劳作。

  高强度的劳作并未带来高价值的收益。由于白洞茶长期以来并未创立统一的品牌,销路单一,销量有限,白洞茶农基本丧失茶叶的议价权。

  种茶没有钱赚成了村里的共识。劳作与收益不成正比,让白洞茶作坊在距今30年前逐渐消亡,15家作坊陆续关闭后,只剩下徐家强的作坊苦苦支撑。

  屋漏偏逢连夜雨,21世纪速生桉登场。相比于种茶,速生桉来钱速度更快,打理时间更短。它迅速成为漫山遍野的主角,不断侵蚀着茶树的生长空间。

  “或许以后村里不会再有茶树了。”有很多个瞬间,这里的村民曾经这样想过。

  以公司化运作  立“高明红”品牌

  这样的想法,李贤斌同样有过。

  回乡担任村党组织的领头雁后,乡村产业振兴一直是李贤斌的心头大事。恰逢当时高明意识到速生桉的“野蛮生长”给全区林业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提出了每年至少缩减桉树2万亩的计划。“村里都是山,桉树往后不能种了,能种点什么为薄弱的集体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呢?”

  种茶!李贤斌做出决定。

  起初,种茶能不能成,李贤斌心里也犯嘀咕:一方面,经过多年的毁茶种桉,白洞村的茶园面积锐减至200亩,与巅峰时期相去甚远;另一方面,村里只有一个小作坊,收茶的量不多,产出的量也少,产业引领作用非常有限。

  在犹豫徘徊的关键时刻,一场三方合作打破了僵局。

  2021年,区国资部门、更合镇、白洞村紧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契机,决定三方联手成立佛山市高明红茶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高明红公司”),用公司化的运作取代小作坊,将白洞茶品牌化、规模化,并将白洞茶统一命名为“高明红”。闲置的白洞小学被改造成公司所在地,并引入全自动化生产线。高明红生产车间由徐家强管理。

  用上全自动生产线,徐家强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以制作红茶为例,以前一批红茶经过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多个步骤,需要30个小时。现在在机器上操作几个按钮就能顺利完成,所需时间大大缩短。”现在,徐家强早已能熟练地使用自动化设备制茶。他说除了节省时间,自动化设备能够始终稳定控制温度、湿度,让产出的茶叶保持高质量。

  专业化的制茶车间让白洞茶产业在老赛道焕发出了显著的新活力。

  “你听说了吗?新公司收购茶叶,量大价优。”高明红公司的全自动生产线启用后,大量茶青需求刺激到了村民们。不少正愁退桉后土地失去经济价值的村民,纷纷重新开荒干起了种茶的老本行,并与高明红公司达成收购协议。

  短短几年,白洞村茶园面积从200亩,增加至约650亩。2023年,高明红公司产出茶叶1.8万斤,远超过去茶作坊的生产数字。茶农手中的茶青获得高明红公司的稳定高价收购,根据品质价格为8元/斤-100元/斤不等,比过去翻了几番。

  探索多元业态  茶叶强村富民

  恢复种茶是白洞茶振兴农村集体经济的关键一步,但肯定不会是最后一步。

  当下,我国茶产业进入多元化发展时期,茶产业的产业链条不断延长,与文化、旅游、教育等产业融合渗透。白洞村因势利导,利用茶园资源讲好茶文化故事,大力拓展研学等新业态。

  为此,当地打造了高明红茶文化研学基地。该基地对外展示茶文化、农耕文化,并与相关单位合作提供研学服务,为广大中小学生宣传普及茶文化、茶知识。仅今年上半年,高明红茶文化研学基地就接待了13批前来研学的学生,其中绝大多数是区外学校的学生。

  庆叔是当地茶农,如今除了自己种茶,还会来研学基地帮忙。看着孩子们在家乡体验摘茶、炒茶,知晓白洞村种茶的历史,传扬茶文化,他乐开了花。“自己采茶青有工资,来基地帮忙有劳务费,还能给孩子们讲讲茶的故事,真的是一举多得。”庆叔说。

  与此同时,“高明红”已经瞄准不少茶产业的新赛道。今年,高明区国资部门在高明红公司设置了茶叶产品的专属直播间,并结合“高明红”的特点,推动“高明红”茶品牌进军新式茶饮市场,与高明区中医院合作研制具有本土特色的健康茶。在高明为畅通本土农特产品销售渠道而打造的“明小店”里,“高明红”系列产品广受消费者青睐。

  茶产业走上一、三产融合发展的道路,为白洞村的集体经济注入了新动能。2023年,白洞村集体经济收入为186万元,较前一年增长接近六成。白洞的“高明红”知名度变高,促进当地的山地租金与物业铺租上涨,给村集体带来了实打实的收益。

  李贤斌说,未来白洞村会继续贯彻落实“百千万工程”的部署,持续增加茶园种植面积,延长、做强茶产业链,切实把茶产业打造成强村富民的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