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鸿论局 | 佛山秋色,在嬗变中光彩夺目
这是一场对传统文化的全城礼赞,承载佛山600年的文明之光,通向万亿制造大市的美好未来。
时隔三年,“品味佛山·秋醉岭南”广东非遗周暨佛山秋色巡游活动盛大重启,在“七色”演绎的灯火璀璨、美轮美奂中,在50多个非遗节目轮番展示的精妙绝伦、异彩纷呈中,上演了一场万人空巷、观者如潮的传统文化现代狂欢。
穿越600年的历史烟云,秋色这项佛山特有的传统民俗,在21世纪的今天愈发光彩夺目,生机盎然。
2023 年11月4日,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佛山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23年广东非遗周暨佛山秋色巡游活动,时隔三年后,盛大重启。/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符诗贺摄
(一)
2023年秋色巡游有多火?5日晚,禅城主城区的巡游还未正式开始,祖庙周边的巡游路线两边就层层叠叠挤满了人,很多人因为占不到“有利地形”,只好无奈中途退场。由于人潮太过拥挤、网络信号一度中断,祖庙地铁站只好打开闸口以快速疏散人流。
佛山秋色巡游路线琼花大剧院地点航拍。/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樊继成摄
一项古老的民俗文化活动,为何在经历六个世纪的沧海桑田之后,依然有着长盛不衰、历久弥新的魅力?
答案,或许可以从佛山秋色的“前世”中寻找。
秋色又称出秋色、出秋景、出秋宵等,是古代佛山人民为庆祝丰收而逐渐形成的民间娱乐活动和酬神活动。据《佛山市志》记载,佛山秋色形成于明代永乐年间(1403-1424),定名于明代正统十四年(1449年)。相传秋色的雏形是舞草龙孩童耍乐,秋熟时节孩子们用野生茭笋壳扎成龙形,在龙身上插上香火,以竹竿舞动火龙,口呼鼓乐,游舞街巷之中,深夜方休。渐渐地,每年秋收之后,佛山民众都会聚在一起,利用手工业生产的边角废料,制作出各种栩栩如生的手工艺品,并带着鲜蔬瓜果,载歌载舞游行于城中,以此表达丰收的喜悦、对大自然的酬谢以及对未来的祈福,因而形成了佛山人特有的民俗盛事——秋色巡游。
广东歌舞剧院舞蹈演员和佛山市禅城区菁华舞苑舞蹈培训中心小朋友表演舞蹈:《雄狮贺金秋》。/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符诗贺摄
不难发现,佛山秋色从萌芽到形成,都明显带有娱乐的属性,是群体性的民众狂欢。佛山秋色集工艺美术、戏剧、音乐、舞蹈、杂技于一体,既有民俗文艺的载歌载舞,也有工艺制作的巧夺天工,表现形式分为灯色、车色、马色、水色、景色、地色、飘色等七色,可谓极尽繁华。可见,佛山秋色从一开始就是群众尽情宣泄喜悦之情的盛大狂欢。明清时期,几乎每年的秋色巡游,都是万人空巷、万民同庆。乾隆十八年《佛山忠义乡志》有载:“灵应祠前,纪纲里口,行者如海,立者如山,柚灯纱笼,沿途交映,直尽三鼓乃罢。”
最是欢乐得人心。任凭时光流逝,岁月流转,佛山秋色自带的这种快乐基因、群体狂欢属性,从未改变;它所蕴含的追求美好生活、追求通济和谐的人文精神,早已为这座城市打上深深的烙印,成为数百年来与佛山政治、经济、社会发展血脉相连,与这座城市、民众水乳交融的文化基因。
(二)
让生活更美好,是人类亘古不变的价值追求。
佛山秋色之所以能够穿越600年风雨,至今仍薪火相传、熠熠生辉,归根结底,就是它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已经深深浸润这个城市的机体和灵魂。
无论是庆丰收、谢神祇的“春祈秋报”起源说,还是抗击黄萧养叛乱的“保家卫国”定名说,秋色都为佛山这座城市打下了深刻的精神烙印——这是一种不懈追求幸福生活的积极态度,一种万众一心捍卫美好家园的不屈精神,一种对天地自然的感恩之心、敬畏之心,一种崇文务实、创新进取的城市品格。这种精神烙印,深深扎根佛山社会民间,成为延续数百年至今不变的城市基因、城市精神。
而今天的人们,弘扬佛山秋色、追捧佛山秋色,不仅是因为受到这种城市精神的感召,更重要的是要从秋色的历史中重温佛山过去的辉煌,并从中汲取奋力前行的力量。
2023年11月4日,2023年广东非遗周暨佛山秋色巡游活动在佛山举行,彩车十:《携手创未来·浇开富裕花》。/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符诗贺摄
文化不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佛山秋色为何在600年前的明代发轫、兴盛?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当时繁荣的工商业环境,为秋色提供了拔节生长的土壤,孕育滋养了佛山秋色这朵奇葩。在明代初期,佛山就已经形成三墟、六市、九头的商业地标,成为珠三角最繁华的工商业重镇,与河南朱仙镇、湖北汉口镇、江西景德镇并称“四大名镇”;到了清代,又与北京、苏州、汉口并称“天下四聚”。据史料记载,当时的佛山是中国南方最大的手工业中心之一,是岭南地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和冶铸、陶瓷、纺织、中成药等制造业的中心。
秋色,与其说是古代佛山民众在富足生活中的宣泄狂欢,不如说是当时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集体印记。而这种印记,直至今天不但仍处处有迹可循,并且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得到发扬光大。
今天,佛山以制造业立市、兴市、强市,不但延续了几百年前铸造、纺织、陶瓷、中成药的城市荣光,而且崛起了家电、家具、汽车、机器人、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现代工业品类。从几百年前的“佛山之冶遍天下”,到如今的“有家就有佛山造”,不论产品形态如何更迭变化,“佛山制造”的精神始终不变,始终以务实创新的态度、精益求精的品质,深度服务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
(三)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的兴盛为支撑的。城市亦然。把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价值,充分挖掘其在当代发展的独特优势,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对于城市的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这个认识,2009年,佛山在时隔20年后重启秋色巡游这项传统民俗,随之将其办成一年一度的佛山秋色欢乐节。多年来,佛山秋色的内涵不断丰富拓展,表现形式不断创新求变,从早前的秋色巡游演变成粤港澳大湾区乃至泛珠三角地区的传统文化大联欢。今年的秋色活动更是体现了创新的苦思、巧思,不但设置(拓展)了禅城、西樵两条巡游路线,推出了“食·非遗”美食展、“听见·非遗”音乐会,还首次引入市民巡游方阵和“线上秋色”,提升了群众的参与感、体验感、获得感,进一步巩固了秋色的群众基础。
2023年11月4日,2023年广东非遗周暨佛山秋色巡游活动在佛山举行, 舞蹈:《飞鸿少年》。/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符诗贺摄
创新是对文化最好的传承。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强调,要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实现传统文化“双创”发展,就是要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方式,以此激活其生命力,增强其感召力和影响力。
通过多年不遗余力的传承发展,佛山秋色巡游已不仅是一场传统民俗活动,更是佛山向海内外展示岭南文化、展现城市形象、凝集民众共识的重要窗口、重要平台。它已经成为岭南广府文脉的重要标识,成为佛山这座文旅大市的重要城市品牌。
今天的佛山,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上,正全力迈向“515”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争当地级市高质量发展领头羊。这是佛山新的光荣和梦想。大力传承佛山秋色等优秀传统文化,是佛山作为制造业大市所应有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也是佛山应当担负的赓续文化传承、建设现代文明的文化使命。
佛山秋色凝聚了佛山人民勤劳智慧、崇文务实、开拓创新、通济和谐的独特精神,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大力弘扬秋色文化,从中汲取这些精神滋养、精神力量,必能进一步增强佛山人民的荣誉感、自豪感,增强佛山人民建设美好家园的向心力、凝聚力,推动佛山这座传奇城市,延续历史荣光,续写新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