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色从祖庙走到西樵,“是一件好事”“是一个创举”!
时隔三年,佛山大型民俗活动秋色巡游将重启。今年的秋色巡游活动首设两条路线,其中禅城区的路线以祖庙为核心区,从佛山祖庙牌坊广场出发北行,到文华公园结束,全程约4.3公里。另一条巡游线路在集自然风韵与文化底蕴于一身的西樵,从听音广场到登山大道牌坊,全程约 3.2 公里。
回溯历年的秋色巡游,各项活动均围绕祖庙来安排,其中有何历史渊源?今年巡游首增西樵线,又有何深意?
2019秋色巡游在祖庙牌坊前启动。
与“春祈秋报”的民信有关
佛山秋色是流传数百年的佛山大型民俗。清代陈捷扬的竹枝词有云: “不到鸡鸣不肯休,纪纲街口闹中秋。齐看环佩三更月,道是花神夜出游。”可见,旧时出秋色的盛景。
佛山祖庙作为佛山的民间祭祀中心,在佛山人心目中占有重要地位。历史上,佛山秋色巡游均以祖庙为中心开展各项活动,对此,佛山市博物馆原副馆长、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原副主任关宏认为,这与古代佛山人“春祈秋报”的民信有关。在她看来,秋色民俗起源于人们庆丰收、谢神祇的秋季民俗活动,秋色的含义是庆丰收的中秋节令习俗,是古代佛山人在秋季进行娱神、祭神的表达,以盛大的巡游、华美的歌舞、精美的工艺品表达丰收的喜悦、对大自然、神的感谢与对未来的祈福。
在其即将出版的新书《佛山秋色民俗》中,关宏特别谈到了佛山秋色的得名,与祖庙北帝显灵大败外敌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因此,关宏认为,秋色赛会上人们争奇斗艳,拿出自己的心水之作比靓,主要是要表达对司水之神北帝(真武帝)的虔诚之心,而祖庙作为北帝崇拜的载体,成为秋色巡游活动的中心无可厚非。
佛山秋色之陆地行舟。
源于对当年佛山保卫战的纪念
“明正统十四年(1449),佛山堡人抗击黄萧养劫掠之时,当时佛山保卫战的指挥部就在祖庙,万民参加的誓师大会就在祖庙前进行。”历史学博士、佛山历史文化丛书学术委员会顾问、中国社会经济史学者、佛山城市发展史专家罗一星对秋色源于“春祈秋报”的说法有不同观点。他认为,流传至今的佛山出秋色盛会,起源于明正统年间佛山人在抗击黄萧养时“以少胜多”的创造,因为其创意地和发生地都与祖庙密切相关。
“以假乱真”是佛山秋色的特色。
罗一星的观点来源于清乾隆《佛山忠义乡志》和民国《佛山忠义乡志》。“佛山秋色的由来,在历史典籍,以及相关族谱中写得很清楚。”罗一星说,在抗击黄萧养期间,佛山乡老梁浚浩等二十二老令各里诸少年利用夜色乔装成各式武功人物进行游村活动,即是“令诸少年演扮秋景故事”。 因此,历年来佛山秋色巡游以祖庙为中心开展活动,可以说是对当年佛山保卫战以及对二十二老创举的纪念。
从祖庙到西樵,是传统文化能够经久不衰的魅力所在
今年,佛山秋色首设南海西樵巡游线路,全程约 3.2 公里,设 5 个表演点。 “这是个创举,肯定会受到人们的欢迎。”老西樵人余兆礼说,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西樵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旧时西樵商贸繁华,有“小广州”之称。佛山秋色巡游增设西樵线,不仅能激活传统文化的魅力,还能助力西樵古镇的文旅发展。
今年佛山秋色巡游首增西樵线。
“佛山秋色从古代走向现代,从祖庙走到西樵,这是一件好事,地方文化传统可以走向更广泛的空间,这也是传统文化能够经久不衰的魅力所在。”尽管对秋色起源有不同看法,但罗一星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佛山秋色从最初的出秋景发展为出秋色,更多地呈现手工业人以假乱真的巧思和手艺,是一项男女老少、土著侨旅等人人都可以参与的文化盛会。
“佛山秋色是文化的大容器,可以向外传播和渗透。”罗一星说,其实在历史上,自从创造了完整的结构、模式和内容之后,佛山秋色在珠江三角洲都有很大的影响,已经超越出了佛山镇自身,形成珠江三角洲重要的文化活动。他还建议,西樵是龙狮的发源地,而狮舞是佛山秋色很重要的内容,如果西樵的巡游中能够有西樵龙狮和佛山狮队的较量交融,佛山秋色的内涵将更为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