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史专家罗一星:佛山秋色是一场工商百业“争奇斗艳”的盛会
佛山秋色是佛山地区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大型传统文化活动,其诞生地和发展地都在佛山镇。明清时期,佛山是一座工商立市的城镇,因百业兴旺成为全国四大镇之首。佛山秋色原称“秋景”,它是如何诞生,又怎样发展至今?
10月30日,中国社会经济史学者、佛山史专家罗一星在接受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专访时表示,佛山秋景产生于明代正统十四年(1449年)的保卫战,源于当年中秋之夜的一次“以小博大”“以少胜多”的创意,是佛山堡二十二老的主导、冶铁手工业工人的创意制作和少年儿童集体参与的一场巡游行动;佛山秋色发展到清代,除了纪念意义外,更衍生为全面展示佛山手工业丰硕成果、展现二十五铺经济文化竞争力,以及展现手工艺人创意作品的盛会。
史料中的“佛山秋景”诞生故事
罗一星谈到,佛山“出秋色”,起源于明正统年间佛山人“以少胜多”抗击黄萧养的创举,这一天正是中秋之夜,佛山二十二老之一的梁濬浩用一个以假乱真的战法混淆黄萧养。
“让一群少年假扮成年武士,剪锦帛为旗帜,削竹蔑为兵器,分成若干群,由手握真武器的成年人带队,夜晚击鼓,巡游佛山堡四周;隔岸的黄萧养以为佛山堡民日夜备战演练,不敢轻易偷袭,佛山保卫战持续了半年之久,佛山堡的少年们承担了大部分的夜晚巡逻放哨的任务。”罗一星谈到,来自佛山各铺的少年们还抬出祖庙的大铁瓶,燃放大爆竹,发声如雷。黄萧养真以为佛山有大炮,不敢轻易进攻。
这段故事最早记录在乾隆《佛山忠义乡志》卷六中。民国《佛山忠义乡志》卷十四佐证了这一史实,该书写道:“贼平后,与诸义士咸得锡冠带,崇祀流芳祠。佛山秋景,实由此始。”
《粤小记》也记载,每年九月,佛山儿童装扮鼓吹,绕村夜行,“名曰秋色,是其遗制。”就是对明代佛山秋景活动的传承。自清代后,佛山秋色巡游活动发展为七色(车色、马色、水色、地色、灯色、飘色、景色),内容丰富和新奇。并随北帝崇拜传播到珠三角各地,衍化成当地的各色巡游。罗一星指出,民国年间三水胥江祖庙每逢北帝巡游,都请佛山色队前来助兴,这实际是传承了佛山秋色娱神的传统。
工商百业才是佛山秋色的组织者
“过去,出秋色是由各铺组织的,可以是一个铺单独主办,也可是两三个铺合办。”罗一星谈到,秋色赛会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参与组织的商铺、普通居民乐助,秋色艺人则以个人名义参加献艺游行,费用也是自理。
史料记载,活动举办前,主办的“事头”铺要在公所门口贴一告示,表明谁家主办、活动宗旨以及举办日期;参与协办的“助兴”铺也要出告示,写明助兴内容以及巡游形式,如“狮子随行”或“金龙随行”等。
清代到民国时游行的顺序是,三支号灯和十支火把先行,火光熊熊,行人避易,接着是大灯笼、马务、头牌、飞报马、高灯、波牌、引彩;然后是车色、景色、马色、水色、地色、锣鼓柜、十番、龙、狮等。
“每一次的出秋色活动,所经之处均万人攒动,锣鼓腾喧,直至深夜方止。”罗一星说道。
秋色是佛山民众的“狂欢节”
在罗一星看来,佛山秋色是一场佛山民众自我表现的民间盛会。“与祖庙春祭不同的是,前者属于祭祀活动,神是主要的;在秋色巡游中,庶民和少年是主角,他们用自己的作品和扮演的角色,向镇民展现了自己的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并在镇民的赞赏声中和锦标赏赐之下,得到最大满足。”罗一星说道。
清代学者陈炎宗对佛山秋色有这样的描述:于是征声选色,角胜争奇。被妙童以霓裳,肖仙子于桂苑,或载以采架,或步而徐行,铛鼓轻敲,丝竹按节,此其最韵者矣。至若健汉尚威,唐军宋将,儿童博趣,纸马火龙,状屠沽之杂陈,挽莲舟以入画,种种戏技,无虑数十队。
在巡游过程中,商人一掷千金的豪爽,工匠精制色物的神工,文人佳联雅句的巧思,伶人的精彩表演,武术行家的龙狮舞技,都可以一展身手……罗一星谈到:“沿街站立的观众可以将锦标投给心仪的作品, 让群众享受到充分的参与感,也是许多人甘愿自费自理加入游行队伍的原因。”
四十年来,罗一星致力于佛山历史文化研究,秋色与佛山铺区的关系,他有着更深刻的理解。“在佛山,铺就是大社区中的小社区,出秋色就是各铺显示实力、较量高低的商业活动;商家通过巡游展示自己的产品,赢得在佛山大社区中的地位。”罗一星还说道,佛山秋色之所以精彩纷呈、循环不断,与佛山工商业的兴旺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佛山出秋色所具有的文化意义,不仅满足了各阶层民众价值的自我实现,也增加了佛山城市文明的厚度。
【从史书中品读“佛山秋色”起源】
① 乾隆《佛山忠义乡志》
乾隆《佛山忠义乡志》卷六乡俗志记载: 于是征声选色,角胜争奇。被妙童以霓裳,肖仙子于桂苑,或载以采架,或步而徐行,铛鼓轻敲,丝竹按节,此其最韵者矣。至若健汉尚威,唐军宋将,儿童博趣,纸马火龙,状屠沽之杂陈,挽莲舟以入画,种种戏技,无虑数十队。
乾隆《佛山忠义乡志》卷六乡俗志还记载:相传黄萧养寇佛山时,守者令各里杂扮故事,彻夜金鼓震天。贼疑不敢急攻,俄竞遁去,盖兵智也。后因踵之为美事,不可复禁云。
② 民国《佛山忠义乡志》
民国《佛山忠义乡志》卷十四梁濬浩传云:梁濬浩,澳口人。当黄萧养聚众围佛山,时值中秋。使谍者数十辈,间行以诇内地。濬浩察知之,乃令诸少年演扮秋景故事,以示暇豫。又制大炮,发声如雷,俾贼闻知。贼果疑惧,不敢窥。贼平后,与诸义士咸得锡冠带,崇祀流芳祠。佛山秋景,实由此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