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助4万多凉山同胞住上新房

来源:佛山日报 发布时间:2020-11-28 09:59:44 字号: 分享至:

  “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这样的苦日子,四川凉山贫困户山友花过了30多年。在佛山市帮助下,她搬进凉山甘洛县蓼坪乡清水村的新居,不再担心“屋漏偏逢连夜雨”,还在离家不远的蔬菜种植基地找到工作。“吃得好、住得好、有工作,真要感谢共产党,感谢佛山市。”山友花说。

  “继续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力度,让住在大山深处的彝族同胞搬进安全舒适的新居,解决他们交通出行的难题。”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2月到凉山考察时为凉山脱贫攻坚开出的良方之一。

  自接棒对口凉山扶贫协作工作以来,佛山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使命感,落实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帮助凉山群众搬出了出行难、饮水难、用电难的山沟沟,搬进居家舒适、交通便利的新房子。

  如今,摊开凉山地图,从木里县牦牛坪乡叶村村到盐源县白乌镇面坝村,从普格县特兹乡长寿村到布拖县补尔乡竹尔苦村……短短五年时间,那成片的安全住房或改造的危房里,处处都有佛山援建的身影。数据显示,2016年至今,佛山已帮助41813名困难群众解决安全住房问题。通过因地制宜布点安置、引导村民形成好风气、强化搬迁后续产业发展,越来越多的“山友花”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凉山喜德县鲁基乡中坝村安全住房。

  因地制宜 帮群众挪穷窝迁新居

  两年前,凉山州昭觉县三河村村民吉好也求还住在低矮破旧的土坯房里。如今,他们一家搬进了100平方米的新房子,过上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生活。

  天壤之别的生活场景,描画出佛山帮扶下凉山群众的幸福生活,见证了佛山用实际行动兑现的铮铮诺言。

  承诺起于2016年8月,佛山市委书记鲁毅奔赴凉山,接过对口凉山扶贫协作工作重担,并庄严承诺:“这是新时代的‘彝海结盟’,也是中央、广东省委赋予佛山的政治使命,更是佛山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一诺既出,全力践行。对口凉山扶贫协作后,佛山始终紧扣困难群众最关心、受益最直接、需求最紧迫的问题,把解决凉山贫困地区“两不愁、三保障”中最大短板的安全住房保障作为首要任务,因地制宜、系统规划统筹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建设等工作,切实让凉山群众挪穷窝、迁新居。

  作为全国集中连片深度贫困地区之一,凉山过去交通闭塞,有走不尽的路、翻不完的山,延长了建筑材料运输时间,加上较长的雨季等恶劣气候环境,给工作进度带来很多不利因素。

  为按时按质推进安全住房项目建设,佛山在保障资金支持力度的基础上,首创援建项目资金“双签”管理制度,即每次拨付援助资金时,由工作组与当地双签双核,现场核实工程进度、质量等情况,签署确认后才能拨付资金。

  凉山地形复杂,工作组成员经常顶着泥石流、道路塌方、道路结冰等各种危险,深入住房安置点建设施工现场督导。不到3年时间,工作组本部3辆车在凉山州境内跑了近40万公里。

  啃“硬骨头”的过程,也是佛山工作组展现智慧与本领的过程。凉山山高坡陡,适合居住的平地并不多见,彝族为主、多民族混居等特点,为搬迁安置带来一系列问题。在统筹规划安全住房建设上,佛山工作组因地制宜、真抓实干,既有大型易地搬迁安置点,也有就近安置的散居安置点,宜聚则聚,宜散则散。

  一砖一瓦,凝聚了决战脱贫攻坚的必胜信念,垒砌起凉山群众“安居乐业”的朴素愿望。数据显示,2016年至今,佛山共投入6.4亿元,援建安全住房10314套,为41813名困难群众解决安全住房问题。受益人群不仅包括建档立卡贫困户,也覆盖边缘户、人畜混居户等特殊困难家庭。

  移风易俗 住上好房子养成好习惯

  “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这是写在彝家新寨墙上的话,也是佛山对口凉山扶贫协作的美好愿景。

  凉山曾是典型的“直过民族”特困地区,未脱贫前凉山贫困群众大多生活在土坯房,多为通间,没有窗户。一些高寒地方还存在人畜混居、席地而卧现象。因高寒缺水,家庭缺乏厕所和洗浴设施。

  有了好的住房,才能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对口帮扶5年来,佛山工作组与当地干部一起翻山越岭、系统规划,援建起一片片极具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的新村,按照人畜分离和功能布局合理的要求,配套建设了厨房、厕所、牲畜圈和院坝。

  如今,走进普格县特兹乡长寿村贫困户阿老此贵的家里,这种愿景已逐步实现。2017年底,阿老此贵从高山上的空心砖房,搬到山脚下的新房子。“以前住山上,洗澡都是晚上跑到有山泉水的地方躲着洗。冬天太冷,觉得身上脏了,就拿水擦一下。”阿老此贵说。

  新房里厨卫独立、人畜分居,他也养成了讲卫生的好习惯。有了太阳能热水器,他每周都能洗上热水澡。做饭则用电磁炉,干净卫生,保留的火塘被清扫干净,彝族新年才用。“把家里打扫干净,看着舒服,客人来了心里也舒服。”阿老此贵说。

  此外,佛山在援建新村时便系统谋划,村党群服务中心、篮球场、文化坝子、学校、卫生室等基础设施同步动工,让群众在搬进新居后能够陆续享有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娱乐等公共服务。

  好习惯、好风气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在佛山帮助下,木里县乔瓦镇锄头湾村利用文化坝子、舞蹈队的宣传聚集效应,成立妇女互助队、妇女健康卫生队等,和扶贫干部一起上门检查,带动村民打扫家里卫生,并在文化坝子开展感恩教育、政策宣传、农技夜校等活动,让原本软弱涣散的村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先进村、示范村。

  安居乐业 做好搬迁后半篇文章

  2019年4月,在离甘洛县蓼坪乡清水村不远处,佛山工作组投入385万元援建资金,建成占地1080亩的高山蔬菜基地,为当地提供就业岗位150余个,带动清水村及周边村庄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此务工。“现在在家门口工作,一天80元,我每天都去,好得很!”清水村村民山友花说。

  异地搬迁,绝不是一搬了之。在解决安全住房问题后,做好“后半篇文章”,或形成产业,或带动就业,或激发创业,才能让凉山群众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佛山秉承的理念是,新村建设到哪里,产业就配套到哪里。佛山工作组同步规划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扶贫车间、开发公益性岗位,引导群众自主创业,带领群众走上致富路。

  产业发展是脱贫攻坚的关键。在佛山帮扶下,凉山11个贫困县每个县至少建设一个现代产业园区。喜德县鲁基乡的现代农业循环产业园,甘洛县蓼坪乡清水村的高山有机蔬菜基地,昭觉县洒拉地坡乡的九如生态草莓种植园……每个现代产业园都提供了大量工作岗位,有些产业园就在新村附近。

  对于想要顾家、挣钱两不误的凉山群众而言,就近就业是首选,扶贫车间是很好的去处。2019年,在越西县申果乡达布村,300平方米的“扶贫车间”开到了村口。村民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安居与乐业并重,搬迁与脱贫同步。

  除了扶贫车间,公益性岗位的设置也体现出佛山关怀。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普格县特兹乡长寿村51岁的残疾人吉火堵黑却没有为生计发愁。“我们有低保,还有公益性岗位,每周负责村里的清洁卫生,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就有一份收入了。”吉火堵黑说。

  今年佛山已经安排5045万元,开发保洁员、生态护林员等10191个公益性岗位,帮助部分因疫情原因未能外出务工的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

  随着安全住房等“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得到解决,当地群众坚信,脱贫只是迈向幸福生活的第一步,未来会靠自己勤劳的双手过上更幸福生活。

  受益者说

  凉山木里县牦牛坪乡易地搬迁移民安置点村民金长生:

  买小车开上致富路

  走进木里县牦牛坪乡易地搬迁移民安置点,一排排崭新的房子干净整洁,房前屋后种满玉米和苹果树,充满新农村气息。“从山上搬下来,居住环境好了,交通也便利了。”彝族村民金长生说。

  金长生原来住在高山上,采摘菌子后只能等人来收,也卖不出好价钱。如今,他专门购买了一辆二手小车作为交通工具,可以直接开车到附近的丽江市宁蒗县市场售卖菌子,收入比原来增加了不少。

  凉山雷波县金沙镇阳光新村村民巫里且:

  新房备齐家具家电

  一栋栋鹅黄色的居民楼矗立着,墙壁上“携手奔小康,不忘佛山情”10个大字格外显眼。位于雷波县金沙镇的这个小区属于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巫里且在这里实现安居乐业。

  他的家是一间110平方米的新房,四室一厅,客厅里电视、洗衣机、沙发、橱柜一应俱全。“现在的生活好得很!”巫里且言语中透着满足和幸福,“我是村里的小组长,每年有9000元收入,还可以在县城打工或做点小生意,相信日子会越来越好。”

  央媒报道

  “那时候,一下雨,村前的土路就变成了泥地,脚踩进去都拔不出来。”说起搬迁前的生活情况,建档立卡贫困户沙马石支直摇头。就在去年,沙马石支一家6口告别了大山,住进了越西县城北感恩社区。

  在这片占地253亩可容纳安置1421户6660人的社区新城,学校、超市、医院分布社区周围,各项基础设施一应俱全。

  ——选自人民网《党建引领易地扶贫搬迁挪穷窝谋富业》

  9月10日13时,甘洛县蓼坪乡清水村,远眺村民王长海的住房原址,不少记者傻了眼。

  泥土房掩映在一人多高的野草中,只有一条泥巴路通向房屋。

  离开王长海的旧房,车程不到10分钟,就到了清水村易地扶贫搬迁聚居点。在这里,记者们见到另一番景象。房屋外墙仍是土黄色,但构造早已换成钢筋水泥,安全牢固;屋顶和墙壁上随处可见充满彝族风情的纹饰;聚居点全部是水泥硬化路,健身器材一应俱全。

  “新旧房屋一对比,感觉村民生活变化非常大。易地扶贫搬迁,最能体现中国脱贫攻坚难度。”日本广播协会中国总局记者大山吉弘感慨,中国政府一直很关注贫困群众,扶贫力度很大。通过这次采访,更加坚信当地有信心、有能力摆脱贫困。

  ——选自人民网《中外记者行走凉山找寻脱贫“秘诀”》

  近日,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鲁基乡中坝村,由佛山援建的安置小区建设项目工地上再次忙碌了起来。这几天,施工人员陆续返岗,加班加点抢工期,为的是让村里最后5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如期搬进新房。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虽然时间紧、任务重,但我县已采取物资保障、人员检测措施,做好应急防控等工作的基础上,再有力有序地组织企业复产复工。”喜德县发展改革和经济信息化局副局长阿的木且说。

  ——选自新华社《大山深处,战“疫”不停——四川凉山扎实有效开展疫情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