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党史·参观学习点㉜丨黄仕聪烈士纪念碑:书写革命先烈的斗争精神
在高明区更合镇平塘村,有一座革命烈士黄仕聪同志纪念碑。黄仕聪是高明更合镇平塘村人,曾先后担任中共高明县更楼区委书记、高明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大队长等多个职务。黄仕聪将自己一生全部献给了革命事业,他先后参与领导护校斗争、抗租斗争、“倒钟”运动等多场运动。1945年,黄仕聪不幸在新兴被敌人逮捕,面对屠刀他毫无惧色,坚贞不屈,牺牲时年仅31岁。
1959年,高明决定在平塘村修建黄仕聪烈士纪念碑,以纪念他的革命事迹。纪念碑前建有纪念亭,亭中悬挂有林锵云书“垂示后人”木匾。纪念碑矗立山顶,高7米,碑正面书“革命烈士黄仕聪同志纪念碑”,背后刻有黄仕聪革命史略。
位于高明区更合镇平塘村的黄仕聪烈士纪念碑。
1914年农历六月十八,黄仕聪出生于平塘村北坊。1931年,黄仕聪到高明县立第三小学(下称“高明三小”)就读。高明三小由进步人士陈汝棠建立,先后聘请了多位共产党员、进步人士到校授课。因此,高明三小成为高明当时的进步思想中心。
在高明三小求学期间,黄仕聪得到了共产主义思想启蒙。1933年毕业后,黄仕聪参加了以高明三小师生为核心的青年革命团体“力社”,积极投身反帝反封建运动。1936年,黄仕聪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革命思想和意志日渐成熟。
“力社”很快发展壮大,革命的火焰开始燃遍高明。为了扼杀“力社”、扑灭革命之火,国民党反动政府在1936年12月撤去陈汝棠的高明三小校长职务,安排了反动派谭研因接任校长。谭研因到任后一直迫害进步教师,并通过体罚、威胁,阻止学生参加进步组织。
当时,毕业后的黄仕聪受中共西江工委的指派成为“力社”的骨干力量。1937年初,为了保住“力社”这个革命阵地,中共西江工委领导师生开展“拥陈倒谭”的护校斗争。黄仕聪参加了这场斗争的指挥并积极到各村号召发动学生罢课,与众人谋划发动“打倒谭研因”行动。
收到风声的谭研因随即报告合水圩警察所,反动警察荷枪实弹杀到街头巷尾,鸣枪驱散了学生队伍,殴打正在街上散发传单的学生,并逮捕了5名学生干部。得知反动派的嚣张气焰后,学生们纷纷义愤填膺。第二日清早,黄仕聪带领数百名学生和群众包围警察所,要求释放被捕学生。群众手持农具,将警察大门捶打得震天响。面对黄仕聪以及群众的严辞,警察只好答应释放学生的要求。
迫于群众压力,不久后高明县国民党政府辞退了谭研因,委派了陈汝棠的好友李家球接任高明三小校长之职。至此,护校行动取得了胜利。
抗日战争时期,封建反动势力压榨普通民众,百姓民不聊生。1939年冬天,黄仕聪任中共更楼区委书记。为了保住革命果实,反对横征暴敛,黄仕聪带领农民开展了持续数年的减租减息斗争,甚至直接杀到公堂痛骂贪官污吏,坚决拒绝毫无道理的催粮征收。
1944年,侵华日军进犯,时任高明县长钟歧及其家属早早藏匿。大敌当前,在党组织的任命下,黄仕聪一面组织民众保卫家乡,一面揭露反动派对日和亲的阴谋。趁着县长钟歧藏匿之机,黄仕聪号召民兵将政府粮仓打开分给群众救济。
日军过境后,钟歧返回县城,威迫各地村民交出枪支稻谷,各种苛捐杂税越发繁重,高明百姓对其恨之入骨。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在反对钟歧的声势越来越大的时机中,黄仕聪按照上级指示成立“倒钟委员会”,对外称“高明二区联防委员会”,同时成立了联防大队,黄仕聪担任副大队长。
1944年10月,黄仕聪接到命令为攻打县城扫除外围障碍。于是黄仕聪带领平塘、小洞和泽河等村的农民武装夜袭更楼警察所并成功得手。紧接着,“倒钟”力量分四路攻打县城,黄仕聪被推举为攻城总指挥。经过激烈的战斗,各路军民杀入县政府,县长钟歧慌忙逃窜,“倒钟”运动大获全胜。
1944年11月10日,高明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在合水镇小洞村梁氏宗祠成立,黄仕聪任大队长。“倒钟”运动结束后,国民党委任更加心狠手辣的反动派官员陈斗宿担任县长。陈斗宿到任后,多次纠集士兵围剿游击队,企图活抓黄仕聪,但均被黄仕聪逃脱。
1945年1月,高明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奉命改编为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第三团,黄仕聪任团长。长期的游击作战以及奔波劳累让黄仕聪患上了肝病,无法坚持行军打仗的他经组织批准回高明老家治病。不幸的是,黄仕聪在摸黑回家的路上被国民党反动部队抓住,坚贞不屈的黄仕聪面对敌人的屠刀毫无惧色,最终于1945年12月英勇就义,牺牲时年仅31岁。
黄仕聪烈士纪念碑文。
地址:佛山市高明区更合镇平塘村委会平塘村西边汕仔岗
开放时间:全天候
参观时长:2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