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党史·参观学习点️⑲ | 高明小洞文选楼
在高明区更合镇小洞村委会塘角村的东北角,有一座两层高建筑物格外引人注目。它保留了镬耳封火山墙,灰塑博古脊,花岗岩石脚青砖墙等岭南古建筑的风貌,四周有围墙保护。建筑物以外另建有一个大门,门上写着“和平学校”四个字。
高明区更合镇小洞村文选楼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这座建筑物,就是佛山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文选楼。革命年代,原本作为防盗护村更营的文选楼办起了学校,吸引了高明及周边一众进步人士前来宣扬革命思想,不少小洞村民由此立下了救国为民的人生理想。如今,文选楼成为市、区重要的红色文物点,文选楼经历过的那些革命岁月,以图片、文字的方式重新向世人展示。
文选楼保存着岭南古建筑的风貌。
创办学校 为革命培养人才积聚力量
文选楼作为建筑物的本身,其类似建筑如今在高明区更合镇仍然多见。它原本是小洞塘角村的防盗护村更营,始建于清末年间,是当时村民防御盗贼所建的炮楼。不过在1932年,这座炮楼被一批进步人士提议改为“文选楼”,并开设名为“和平学校”的学校,它的历史使命也随之发生改变。
20世纪20年代,华夏大地的革命活动风起云涌。在高明更合,有不少进步人士奔走四方,组织力量对抗国民党当局,当时,中国共产党已经派出人员前往高明指导工农运动和开展党建工作,更合各乡纷纷成立了农会以及农民自卫军组织,而小洞农会的会址就设在小洞塘角村炮楼(即后来的文选楼)。
随后农会因受到国民党当局的打压而解散。在革命活动中表现相当活跃的四名进步人士,陈励生(陈革)、陈耀聪(陈光)、叶琪(叶衍基)、黄之锦心中则燃起了打倒反动派的信心。他们聚首谋划,采取更大胆的行动来打击腐败的国民党当局。
1932年,小洞陈姓人家决定出资,在塘角村炮楼办学校。乡亲们一致推举陈耀聪担任学校校长。陈耀聪立志要培养革命人才,在他的提议下,炮楼改名为“文选楼”,学校名称定为“和平学校”。学校开办以后,陈耀聪以和平学校为平台,与陈励生、叶琪、黄之锦等人在此结盟成立“激鸣社”。“激鸣社”以发传单等方式自发向土豪劣绅、贪官污吏作斗争,向旧社会制度宣战。
不久后,“激鸣社”由于缺乏经济支持而停止运作。正当革命人士陷入迷茫之际,叶琪认识了高明县立第三小学毕业生、“力社”成员黄仕聪。在黄仕聪以及“力社”的引荐下,陈耀聪、陈励生、叶琪、黄之锦等人认识共产主义理想,并投向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坚定的革命分子,积极参与“力社”组织的各项活动。
在党的号召和组织下,陈耀聪、陈励生、叶琪、黄之锦等人在小洞村建起了革命据点,按要求培育骨干队伍和筑牢群众基础。随后,小洞村成立了“力社”小洞分社,在1938年成立了中共小洞支部,并通过持续的上课教学和开办夜校,不断培养革命力量。
历史时刻 召开中共高明县第一次党员代表会议
如今,文选楼经过多次修葺和史料整理,在建筑的一层二层都设置不少史料介绍板块,为参观人员提供详细的历史介绍。其中,中共高明县第一次党员代表会议召开是文选楼最为重要的历史时刻。
1939年1月8日,广东省第四战区战时工作队130队进驻小洞,开办识字班、组织歌咏队,开展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宣传运动,帮助小洞培养革命骨干、发展青妇抗会组织,把小洞抗日运动推向高潮,小洞抗日根据地初步形成。
同一时间,中共中区特委向中共高明县工委发出关于选举产生中共高明县委员会的指示,提出高明应建立县委会以更快地发展党的事业。接到指示后,县工委书记李守纯及其他干部迅速开展中共高明县第一次党员代表会议筹备工作,并将会议地点选在高明小洞文选楼。
1939年3月,在中共小洞支部的全力保障下,会议圆满结束。中共高明县第一次党员代表会议是中共高明历史上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会议,会议的胜利召开和县委会的建立,标志着中共高明地方组织在思想上、组织上的进一步成熟,展现了中共高明地方组织在抗日斗争中自身建设的丰硕成果。
从此,中共高明组织在原有根据地站稳脚跟,并逐步开辟更合其他区域,以及鹤山、新兴、高要等一部分地区,使之连片成为抗日游击区。
文选楼是高明及周边一带近代农民革命重要历史事件的活动场所之一,对研究中共高明党史有重要价值。文选楼2006年10月被佛山市人民政府列为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高明更合小洞村完成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村建设,文选楼与村中其他红色文物一起,被打造成红色文旅路线,以更好地宣扬小洞丰富的革命历史。
学党史守初心
保护开发文选楼 宣扬小洞革命魂
高明区更合镇小洞村村民、小洞革命历史研究爱好者梁诚金:文选楼是小洞的重点革命红色文物,从文选楼的历史可以读到当年小洞群众的革命热情。我们要从文选楼的历史中学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为人民服务的理想。
高明区更合镇小洞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陈敬培:小洞村完成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村建设后,会致力于将文选楼与其他红色文物点结合起来,通过打造红色文旅的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文选楼以及小洞村的革命历史,宣扬革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