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 | 麦立军:保护佛山祠堂 延续历史文脉
目前佛山市有近2000座祠堂散落在五区各镇(街)、村居之中,其中有700多座祠堂被纳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建筑保护名录,占现存祠堂总数约三分之一,由于部分村居经济比较薄弱,很多祠堂处于闲置和荒废状态,有待加强保护力度和活化利用。
市政协委员、广东立德建设监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麦立军。
市政协委员、广东立德建设监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麦立军介绍,佛山祠堂是岭南殿堂式建筑的杰出代表,至今有800多年历史,是5000年中华文明物质与精神的体现,也是近千年来岭南移民与经济南移的缩影,是我国最早大规模建造祠堂的地区之一,承传着我国自周代以来古建筑形制与南越古建遗风,是中华农耕文化与礼俗制度和经济的体现。佛山祠堂不但记录着建筑、景观、习俗和儒家文化,也是中国社会乡村治理的历史载体。
为了更好地保护佛山祠堂,麦立军建议,佛山可以组建专门的申遗机构。由市政府组织文化、建设、宣传等部门以及专家和历史文化学者成立专门的机构,借鉴“开平碉楼与村落”和“佛山桑园围”成功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经验,不论过程多长,作为政府的工作任务加以落实。其次要充分利用和发动民间和社会力量参与申遗工作。发动民间和社会力量以及我市高校的资源,系统归纳、整理现存祠堂的资料,对有代表性的祠堂,从历史、文化和建筑艺术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使我市的城市文化内涵进一步提升,让岭南广府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
对于祠堂的修缮和活化利用,麦立军建议由市和各区财政拨出专项经费,对各区历史悠久、工艺精湛、用材考究、名人辈出,有代表性的祠堂进行修缮和活化利用,并赋予时代的文化特色。
他认为,佛山祠堂群如果能申遗成功,我市将会成为广东省首个“双遗产”(“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城市,将佛山市打造为“岭南水乡”文旅高地和“岭南广府文化”传承和创新中心,对提升乡村综合治理水平、建设美丽乡村和实现乡村振兴,增强佛山文化软实力,延续岭南历史文脉,推动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建设文化强市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