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佛山市委关于巡视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
根据省委统一部署,2023年4月24日至7月26日,省委第三巡视组对佛山市委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情况开展了常规巡视。2023年10月27日,省委巡视组向佛山市委反馈了巡视意见。按照巡视工作有关要求,现将巡视整改进展情况予以公布。
一、市委履行巡视整改主体责任情况
佛山市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关于巡视工作重要论述和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关于巡视整改工作的要求,把巡视整改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实,以扎实的整改成效体现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担当。
一是深化认识抓整改。省委巡视组反馈巡视意见后,市委常委会第一时间召开会议,动员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统一思想和行动,以最坚决的态度、最有力的举措推动反馈问题整改到位。召开主题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暨巡视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开展党性分析,深挖问题根源,提出整改措施,进一步增强抓好巡视整改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二是压实责任抓整改。市委切实担起巡视整改主体责任,成立巡视整改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巡视整改工作。市委主要负责同志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整改落实工作,带头领办具体整改事项;班子其他成员各负其责,抓好相关领域整改任务。各级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主动担责,构建责任闭环,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三是细化措施抓整改。市委逐条对照省委巡视反馈意见,制定整改落实工作方案及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形成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和责任制,对巡视反馈问题和意见建议逐一分解细化,提出整改措施,每一条都由市领导同志牵头负责。对整改任务实施台账管理,持续跟进整改落实情况,整改到位一个、检查验收一个、对账销号一个,确保整改工作高效推进。
四是强化督导抓整改。市委把巡视整改督导检查与主题教育“督评点促”结合起来,坚持“督帮战”一体推进,常态化开展专项督查、实地核查、跟踪督促,及时发现并推动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市纪委监委、市委组织部日常监督作用,定期开展监督检查,确保巡视整改落实到位。注重建章立制,推动形成长效机制,提升巡视整改质效。
二、巡视整改任务落实情况
(一)关于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要论述,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方面
1.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
一是高质量开展主题教育。结合实际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一体推进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实施“百名书记破百题”行动,突出抓好主题教育“9+5”专项整治,形成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长效机制,切实把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是完善理论学习制度。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结合学习贯彻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精神,精心开展学习培训、宣传宣讲、专题调研,认真研究谋划新征程全面深化改革举措,迅速在全市上下兴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论述,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自觉对标对表,抓好贯彻落实。扎实开展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严格执行集体学习研讨制度,推动理论学习更加规范、更有成效。
三是抓好学习成果转化运用。坚持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论述中悟原理、明方向、学方法,研究制定纵深推进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行动方案,明确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点任务,切实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由市领导牵头,推动市、区开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专题调研,形成深化与香港合作、推进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一批调研成果。
2.全面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一是系统部署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召开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明确对标“一点两地”全新定位,以互联互通促内外循环,以深化改革促动力增强,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市政府工作报告围绕落实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关于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部署,进一步细化工作举措,强化要素支撑保障,确保各项工作部署落实到位。
二是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交流合作。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和横琴、前海、南沙、河套等重大平台建设机遇,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的创新协同、产业合作、市场联通、文化交流,深化实施“湾区通”工程,谋划建设佛山(香港)科创转化合作区,加快建设三龙湾科技城、顺德粤港澳协同发展合作区等平台,持续拓展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合作的深度、广度。
三是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持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深化改革开放的大机遇、大文章抓紧做实,强化重大改革攻坚,深入推进营商环境、要素市场化、投融资、招投标、土地综合整治、集体产权交易等改革。打好“五外联动”组合拳,高水准建设佛山综合保税区,深化“湾区一港通”、“大湾区组合港”通关模式,推广河海联运、多式联运,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
3.全面统筹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一是加力提速实施“百千万工程”。坚持把实施“百千万工程”作为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机遇,着力实施强区促镇带村、都市农业引领等“十大行动”,积极建设广东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深入构建“中部强核、东西两带、南北两圈”高效联动产业格局,推动五个功能板块产业深度协同。实施以战略性新兴产业打头阵的北向战略,建设佛北战新产业园;实施以基础设施建设打头阵的西进计划,打造以临空、临铁、临江为重要节点的西部产业高地。深化南海结对三水、顺德结对高明紧密协作,为高明、三水加快发展注入新动力。建立“千亿镇街”梯次培育机制,发挥狮山、北滘等2个千亿镇街的示范引领作用,支持重点镇街冲刺经济总量千亿元目标,建设一批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坚决扛起对口帮扶茂名、云浮政治责任,健全产业帮扶协作机制,加快建设产业转移合作园,建设“反向飞地”,实施“村企共建、村村结对”,各项帮扶协作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二是加快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着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完善集体经济治理机制,深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服务改革,高效盘活利用村集体资源资产,有效激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活力,全市集体经济年收入超亿元的村居达到80个。完善农村建设规划,科学管控农房风貌,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深入推进百里芳华示范带建设,做优高明“凤鸣朝阳”、三水“西江十里画廊”示范带,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
三是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按照“城不压山、楼不压水、路不压房”的规划理念,加强城乡风貌管控。抓实城市品质提升“十件实事”,大力开展“江河两岸、沿路两边、高架桥下”景观提升行动,统一设计美化公共家具,城乡环境品质持续改善。“一路一策”深入实施城市“畅通工程”,不断提升通行效率。深化市政环卫体制机制改革,探索建立城乡垃圾前端收集、中端运输、末端处理的全链条运营模式,逐步健全垃圾清运体系。
四是优化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开展优质教育机构组团式办学,健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体制机制,组建市属佛山市高级中学、佛山市季华中学,更好满足群众对“上好学”的需要。实施优质医疗机构集团化经营,推动市人民医院、中医院向高明、三水扩容下沉,带动当地医院高水平发展。积极发展农村养老托育服务,推广均安镇家门口医养结合模式。实施社保“镇村通”工程,推动社保城乡一体化水平不断提高。
(二)关于发挥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作用、提升经济发展实力方面
4.深入推进广佛全域同城化
一是加强统筹谋划。深入谋划与广州的合作事项,围绕交界片区谋划建设高质量发展试验区。研究制定广佛全域同城化、广州都市圈建设年度重点工作计划等,扎实有序推进广佛全域同城化“十四五”发展规划各项重点任务。
二是加强互联互通。全面梳理广佛同城项目建设情况,持续推进广佛两市在基础设施、产业科技、生态环保等领域的合作。积极推动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建设广湛高铁佛山段,深入实施广佛道路连通工程,广佛交通更加便捷畅通。
三是加强共建共享。共建智能装备、超高清视频和智能家电等先进制造业集群,深化与广州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资源的开放共享互认,合力打造全国同城化发展典范。
5.积极构建年轻态现代化制造业体系
一是推动空间载体转型升级。加强工业用地保障,把工业用地规模由350平方公里调整为450平方公里。深入推进老旧工业园区改造,已拆改提升16.5万亩,为制造业发展创造优质空间。高标准建设“十大创新引领型特色制造业园区”和“十大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区”,以园区建设带动产业聚集发展。
二是推动生产方式转型升级。积极推动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制定实施新一轮工业技术改造若干措施,设立转型发展基金,支持企业推进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截至2024年6月,全市64.3%的规上工业企业实施数改智转,生产效率明显提升。
三是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坚持传统产业转型、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布局“三箭齐发”,打出产业结构优化“组合拳”,202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3万亿元。找准发展沿链经济的切入点,推动新型储能、数控机床、高端装备制造、工业机器人、医药健康、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瞄准绿色氢能、基因治疗等产业,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截至2024年6月,全市聚集超过150家氢能企业。
四是推动发展动力转型升级。高标准建设佛山国家高新区、佛山人才创新灯塔产业园以及三龙湾科技城等“一区一园一城”科创平台,推动季华实验室、仙湖实验室、蓝橙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建设。完善科技成果产业化机制,布局建设17家概念验证中心、86家中试平台,为加速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创造条件,截至2024年6月,有25家挂牌示范运行。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2023年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9家,规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双双突破1万家。
五是推动治理机制转型升级。深化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支持企业引入战略投资者,推行职业经理人机制,开展股份制改造,引导企业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实施新时代民营企业家培育工程,截至2024年6月,举办企业家培训班163期、培训1.5万人次。
6.促进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
深入实施国资国企改革,组建市属八大企业集团,深化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促进服务中心工作、城市安全、民生事业、产业体系、招商引资、人才发展等六大能力提升,推动国有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产业园区建设运营等方面主动作为,国有企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7.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完善市管农商行管理机制,提升广东金融高新区、现代保险产业集聚区、先进制造业金融集聚区等发展能级,推动金融产业高质量发展。建立银团贷款工作机制,发挥政策性金融工具作用,引导金融资本支持省市重大项目建设等。坚持金融赋能制造业发展,创新推出“数字贷”,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给予贴息支持,推动金融产品上线佛山“益晒你”企业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融资服务。
(三)关于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涵养社会发展综合环境方面
8.着力建设半城山水满城绿的绿美佛山
一是开展绿美佛山生态建设。坚持扩绿、兴绿、护绿并举,持续优化林分、改善林相,分类推进江心岛绿化美化彩化,因地制宜逐步推动“退桉种柿”,2023年以来完成林分优化4.46万亩。创新群众参与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绿美佛山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截至2024年6月,乡村绿化累计种植树木63万株,建设美丽庭院1.08万个、“四小园”3.3万个。
二是加大水环境治理力度。深入实施全流域强统筹大兵团分层次治水,全力消除黑臭水体,持续开展河涌截污、暗涵治理、厂网扩容、河道清淤等工程建设。截至2024年6月,国省考断面水质均优于考核目标,主干河涌断面消劣达到年度控制目标。
三是强化大气污染防治。推进大气污染分类管控、精准执法、精细管理,规范化整治VOCs重点行业,实施玻璃企业炉窑清洁能源改造,从严从实开展环评审批,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9.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一是构建“益晒你”企业服务体系。坚持把营商环境改革作为市委“一号改革工程”,系统集成各项改革举措,构建完备的企业服务体系,实行“一年一评估、一年一修订”的政策迭代机制,持续优化政务服务环境,积极构建“十个没有”的亲清政商关系,“营商好环境、佛山益晒你”成为佛山城市新名片。
二是倾情倾力服务企业发展。制定实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等政策举措,出台服务市场主体的地方性法规,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强化用地、用能、资金、人才等要素支持,助力企业发展壮大。常态化开展“企业暖春行动”,建立依法依规解决企业历史问题工作机制,帮助企业纾困解难。
三是优化项目审批代办服务。紧紧抓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建立重大产业投资项目审批代办服务机制,成立“领导小组+代办小组”,为项目建设提供全流程服务,用好并联审批、容缺办理、绿色通道等快速审批机制,全力推动重大产业项目快审快批快建。落实市领导挂钩联系重点项目机制,推动项目建设提速增效,以项目建设牵引有效投资、支撑高质量发展。
10.全面提升佛山文化大市影响力
一是擦亮历史文化名城品牌。大力传承弘扬岭南广府文化,挖掘粤剧、功夫、龙舟、龙狮、陶艺、美食等“十大传统文化”丰富内涵,推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持续擦亮粤剧、陶艺、功夫等文化品牌。保护传承历史文脉,活化利用古村落遗产和历史文化街区,进一步展示城市文化魅力。
二是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构建城乡一体、优质普惠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扶持打造《珠江人家》等文艺精品力作,办好“西甲”足球联赛、F3龙舟超级联赛、50公里徒步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实施“文化+”赋能产业发展,提质建设一批聚人气的文创园区、美食街区、旅游景区,发展壮大时尚经济、创意经济、影视传媒等产业,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是加强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将革命遗址保护纳入财政预算,认真摸排革命遗址现状,扎实做好保护利用工作。用好用活革命遗址资源,深度挖掘红色文化内涵,精心推出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有力推动红色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
(四)关于深化全面从严治党,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纪律保障方面
11.扎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
一是压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贯彻落实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十三届省纪委三次全会精神,召开十三届市纪委四次全会,对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进行部署。持续整治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腐败,扎实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整治,从严查处一批“蝇贪蚁腐”,有效解决一批群众身边的实际问题,以强力正风肃纪反腐维护群众利益。准确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落实“三个区分开来”,以严管厚爱结合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健全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配套制度,落实述责述廉制度,纪检机关、组织部门负责人同下级“一把手”谈话制度,推动管党治党责任落实到位。
二是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围绕学习贯彻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高质量推进党纪学习教育。深化运用党组领学、机关党委督学、党支部研学等“五学联动”机制,精心筹办“铁纪强党”专题展,优化提升市纪法教育基地,打造“正向引导+反面警示”双基地,把党纪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
三是提升以案促改质效。把查办案件与深化改革、完善制度、强化监督结合起来,针对查处案件暴露的共性问题,实行惩防治一体发力,堵塞制度漏洞。建立督促召开以案促改专题民主生活会提醒机制,推动以案促改、以案促治工作常态化制度化。
四是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教育管理。深入开展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教育整顿,着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敢于善于斗争的纪检监察铁军。扎实推进典型案例剖析式调研,持续举办“铸魂砺兵”讲堂,建成并用好全市纪检监察系统先进事迹展览室,不断增强纪检监察干部的纪律规矩意识。
12.强化重点领域监督管理
一是强化工程建设领域廉政风险防控。专项整治招标投标突出问题,加大问题线索处置力度。推进招标投标制度改革,重构招标投标制度体系,从制度上堵塞招标投标漏洞。
二是加强国有企业规范管理。开展市属企业重点业务问题专项整治和专项监督检查,推动市属企业主要负责同志规范履职,督促企业自查自纠、强化问题整改,不断推进清廉国企建设。规范市属企业纪检监察机构设置,加强业务培训,推动国企纪检监察干部履职能力水平不断提升。
三是加强对基层党员干部履职用权行为的管理。督促审批、执法等部门强化日常监督,深入排查廉洁风险隐患,并完善防控机制,切实提升行政审批执法质量和效能。严肃纠治审批、执法领域违纪违法行为,指导建立执法责任清单,进一步推动基层权力规范运行。
13.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
一是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强化正向激励,健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容错免责机制,旗帜鲜明为干事创业者撑腰鼓劲。落实考察评价干部“保护清单”,用好干部能上能下“负面清单”,营造出“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的浓厚氛围。
二是提升工作质效。健全狠抓落实工作机制,实行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见效。扎实开展信访工作,通过领导提级包案调处、实行案件闭环管理等,全力推动信访案件化解。
三是坚决纠治“四风”。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纠“四风”树新风,健全防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制度机制。巩固精简文件会议、规范督查检查考核等基层减负成果,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树牢“过紧日子”思想,压缩一般性支出,把有限的财政资金花在刀刃上。
(五)关于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组织保障方面
14.持续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
坚持民主集中制,完善“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制定市委常委会议事决策规则,修订市政府工作规则、市政府常务会议工作规程,并督促各区同步完善相关规章制度,进一步提高领导班子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水平。
15.建设适应高质量发展需要的干部人才队伍
一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树牢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选人用人导向,建立健全一线考核知事识人机制,选用一批政治素质过硬、敢于担当作为、工作实绩突出的优秀干部。畅通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交流渠道,统筹用好各年龄段干部,注重老中青结合,形成梯次配备格局,推动市管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年龄结构持续优化。深入实施干部人才“苗圃计划”,建成贯通市区镇三级、覆盖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校的年轻干部储备库,后备干部储备培养得到加强。
二是优化完善全市人才政策。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建立人才政策动态调整机制,对人才培养、引进、评价、激励等各个方面进行协同性、系统性重构优化,加快推进人才强市建设。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各区人才政策体系与市相衔接,全市人才政策“一盘棋”的格局逐渐形成。
三是持续壮大技能人才队伍。全面推动高职学校、中职学校、技工院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优化技能人才认定政策,大力发动院校、企业、培训机构等单位自主培养和评价高技能人才,全市高技能人才总量不断增加。
16.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一是加强和改进机关党建工作。压紧压实机关单位抓党建工作责任,持续深化模范机关创建,推进“四强”党支部建设,推动机关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
二是严格规范基层党组织建设。坚持大抓基层大抓支部,以“打桩模式”推动市、区两级资源力量下沉到农村、社区,基层党建工作质量得到有效提升。织密各领域组织体系,推动建立一批园区、产业链、混改企业党组织。
三是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效。实施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基工程,大力推进基层治理全科网格建设,完善“一核多元、简约高效”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系。选优配强村(社区)“两委”干部队伍,深化“双报到”机制,完善农村常态化发展党员工作机制,推动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不断增强。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佛山市委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深悟透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巩固拓展巡视整改成果,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推动佛山高质量发展,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持续巩固拓展主题教育和党纪学习教育成果,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完善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机制,着力推动监督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深入实施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基工程,打造坚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夯实现代化建设的基层基础。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鲜明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着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坚持把严的基调、严的氛围、严的措施传导下去,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巩固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三)持续巩固拓展巡视整改成效。坚持目标不变、标准不降、力度不减,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强烈的使命担当持续推进巡视整改工作。坚持分类施策,对已完成的整改事项适时开展“回头看”,不断巩固整改成果,确保改到位、不反弹;对需长期坚持的整改事项,加强督促检查,紧盯不放、一抓到底。强化标本兼治,用改革的办法不断健全完善相关制度机制,切实把巡视整改成效转化为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
(四)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佛山实践。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的重大改革措施、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提出的改革任务落地落实,为佛山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改革动力。锚定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全新定位,加强与港澳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深化与横琴、前海、南沙、河套等平台战略互动,拓展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深度广度。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促进产业科技互促双强,统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年轻态现代化制造业体系。加力提速实施“百千万工程”,扎实推进广东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加快探索现代化建设有效路径,努力在促进乡村振兴、推动城乡融合上走在前列、作出示范。
欢迎广大干部群众对巡视整改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如有意见建议,请及时向我们反映。公开期限:2024年9月26日至10月25日。联系电话:0757-83385667;邮政信箱:佛山市禅城区岭南大道北12号市委办公室;邮政编码:528000;电子邮箱:fsswxszgb@foshan.gov.cn。
中共佛山市委
2024年9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