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佛山 > 佛山概览 > 城市概况

城市概况 发布时间:2024-03-20 11:32:49


  佛山是广东省辖地级市,行政区划面积3797.72平方公里,东倚广州,毗邻深圳、香港、澳门,是珠三角地区西翼经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与广州共同构成粤港澳大湾区三大极点之一,下辖禅城、南海、顺德、高明、三水5个区,常住人口955万人。

  佛山是全国第17个、广东省第3个经济总量超万亿元的城市,202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27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301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00.5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万元,市场主体总数达157.6万户,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75万亿元、贷款余额1.99万亿元。

  【城市荣誉】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


  一、底蕴深厚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佛山“肇迹于晋,得名于唐”,公元628年,古人在城内挖掘出三尊佛像,认为是佛家之地,遂立石榜改地名为“佛山”。佛山是岭南广府文化的发源地和兴盛地之一,也是我国“四大聚”“四大名镇”之一,特色传统文化声名远扬,向世人展示这座千年古城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岭南广府文化发源地之一。佛山粤剧、功夫、龙舟、龙狮、陶艺、工匠、美食、秋色、祖庙、忠义“十大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剪纸、中医药、香云纱等文化符号深入人心,行通济等特色民俗活动源远流长,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分别达15项、56项,共同构成佛山的文化群像。

  ·粤剧文化——红船弟子、南国红豆佛山是粤剧的发源地,诞生了粤剧最早的戏行组织——琼花会馆。2009年,粤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功夫文化——刚柔并济、自强不息佛山是南派武术的主要发源地,获评为全国唯一的“武术之城”。咏春拳、蔡李佛拳、洪拳等发端均与佛山深有渊源,武术大师黄飞鸿、梁赞、叶问、李小龙等祖籍均在佛山。

  ·龙舟文化——挥桨竞渡、勇赶前列。佛山是国内首个“中国龙舟龙狮运动名城”,南海区是“中国龙舟运动之乡”,顺德区是“全国龙舟之乡”。 

  ·龙狮文化——高桩采青、鼓振雄风佛山是南狮的发源地,民间每逢节庆或重大活动必有醒狮助兴。禅城区、南海区均被授予“中国龙狮运动之乡”。

  ·陶艺文化——南风窑火、流光溢彩。佛山自古有“石湾瓦,甲天下”的美誉,制陶工艺有700多年历史。建于明代的南风古灶薪火相传500多年,是世界现存最古老的活态陶瓷柴烧龙窑。

  ·工匠文化——敬信重业、精益求精古代佛山陶瓷、纺织、铸造、医药等行业鼎盛,各行各业手工技艺高超,精益求精的工匠文化厚植于此、生生不息。

  ·美食文化——粤味佳肴、厨出凤城。佛山是粤菜发源地之一,获评“中国粤菜美食名城”。民间素有“食在广州,厨出凤城(顺德区别称)”之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顺德区“世界美食之都”称号。

  ·秋色文化——七色竞放、争奇斗艳佛山秋色是民间传统庆丰收的习俗活动,形式包括民间工艺和文艺表演,参演群众数千人,巡游队伍长达数公里。

  ·祖庙文化——古韵悠远、兼容并蓄佛山有着“一座古城、两座祖庙”的绵长掌故。其中,佛山祖庙被誉为“东方民间艺术之宫”“岭南建筑艺术之宫”,芦苞胥江祖庙是中国“南武当”所在地、集儒释道三教于一身。

  ·忠义文化——铁骨忠魂、青史留芳明代,佛山以民众忠肝义胆保卫桑梓而获赐名“忠义乡”。近现代以来,邓培、陈铁军、罗登贤等佛山儿女积极投身革命事业,展现了佛山人民忠勇正义、保家爱国的精神品质。 

  2.自古工商业繁荣。唐宋年间,佛山的手工业、商业已十分繁荣,至明清时更是成为“广货”和“北货”的著名集散地,与北京、汉口、苏州并称天下“四大聚”,与湖北汉口镇、江西景德镇、河南朱仙镇并称全国“四大名镇”。

  清末,佛山得风气之先,成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源地之一,诞生了中国第一家新式缫丝厂和第一家火柴厂。

  3.人文荟萃才俊辈出。唐宋以来广东出过9个状元,佛山占5个,明清时期为“气标两广的人文之邦”。近代以来,孕育了维新运动领袖康有为、南昌起义发起人之一谭平山、中国女权运动先驱之一何香凝、开创近代民族工业先河的实业家陈启沅、“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等各界名人。


  二、享誉世界的重要制造业基地

  佛山始终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高质量推进制造业当家,逐步建立门类齐全、配套完善的产业体系,工业规模居全国第4位。佛山产品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80%以上产品与居家生活密切相关,“有家就有佛山造”誉满全球。

  1.工业体系门类齐全。佛山制造业几乎涵盖制造业各行各业,机械装备、家电家具、陶瓷建材、食品饮料等传统优势产业基础雄厚,新能源、工业机器人、医药健康、新材料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1万家。70家企业入选广东制造业500强,数量居全省前列。

  2.制造业集群化规模化特色明显。佛山拥有装备制造、泛家居2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和10个千亿级产业集群,领衔打造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广东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南海区氢能产业集群、顺德区机器人制造产业集群入选全国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佛山现有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26个,形成“一镇一主品”的专业镇经济形态,各主要行业的本地产业配套率高达90%以上。

  3.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速增效。佛山出台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政策25条,设立专项发展基金,工业互联网迅速发展,超过58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实施数字化转型、占比近六成,其中包括“灯塔工厂”2家、国家“数字领航”企业2家。

  4.重构优化产业空间格局。佛山划定450平方公里以上工业用地保护红线,谋划建设佛北战新产业园、佛山临空经济区等大型产业园区,布局打造“十大创新引领型特色制造业园区”,加快重塑“中部强核、东西两带、南北两圈”高效联动产业格局。

  ·佛北战新产业园。总规划面积518平方公里,是广东省首批七大大型产业集聚区之一,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氢能)、机器人、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佛山临空经济区。位于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东南部,规划面积160平方公里,重点发展航空物流、高端装备制造、电子商务等产业。

  ·十大创新引领型特色制造业园区。以现有54个万亩工业集聚区为基础,实行一个园区、一个主导产业、若干个配套产业的“1+1+N”发展模式。

  5.“制造+服务”深度融合发展。佛山高起点规划建设“十大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区”,为佛山制造高端化发展提供服务支撑。

  佛山大力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2023年各类政策性金融工具帮助2.3万家次企业解决融资超1060亿元,上市企业总数达81家。

  佛山建设提升潭洲国际会展中心、广东工业设计城等平台,获评工业设计特色类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成效居全国前列。

  6.打造“中国制造”品质标杆。佛山是中国品牌之都,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中国驰名商标数量均居全国地级市首位,企业标准“领跑者”数量居全国第一。


  三、面向全球的创新型城市

  佛山是国家创新型城市,坚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构建“人才引育+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应用”协同创新体系,以科技创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促进产业与科技互促双强,2023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预计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力量。

  1.区域创新平台建设卓有成效。

  ·佛山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务院批准建设的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之一,管理面积470平方公里,现已集聚制造业企业超过1万家,核心区域布局建设佛山人才创新灯塔产业园。

  ·三龙湾科技城。佛山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省级重大战略平台,位于广佛同城发展核心区域,面积130平方公里,区域内拥有中德工业服务区等省级开放合作平台。

  ·广东金融高新区。广东首个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创新综合试验区,拥有千灯湖创投小镇等平台载体,已有超1900家金融机构及知名企业落户,总投资超2800亿元。

  2.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提升。支持季华实验室、佛山仙湖实验室、蓝橙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打造有研(广东)新材料技术研究院、佛山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布局提升5大中试平台和10大成果转化平台,着力推进应用型科技创新。

  ·季华实验室:先进制造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聚焦新型显示装备、半导体技术与装备、高端数控机床等研究方向,着力打造相关领域国内一流、国际高端的战略科技创新平台。

  ·仙湖实验室: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佛山分中心,聚焦氢能与燃料电池和氨氢融合新能源两条研发主线,着力打造新能源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

  3.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突出。佛山现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万家,居全国地级市前列。拥有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2039家、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29家、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890家。建成科技企业孵化器114家、众创空间90家。

  4.创新创业环境持续优化。佛山积极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设立“人才日”,重构优化人才政策体系,已培育引进省、市科技创新团队342个、博士超7000人,领军人才超400人,人才资源总量达245万人。

  佛山是全国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拥有首批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唯一的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2023年专利授权总量8.7万件,有效发明专利量5.1万件。


  四、敢为人先的改革先锋城市

  佛山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地之一,向来有着先试先行、敢闯敢干的进取精神。从“南海模式”“顺德模式”的独树一帜到民营经济的万马奔腾,从土地制度改革的敢为人先到产权制度改革的率先破题,再到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亮点纷呈,佛山改革走在全国全省前列,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1.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日臻完善。佛山把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构建“益晒你”企业服务体系,获评全国营商环境“十大最佳口碑地级市”。

  ·出台全国首部服务市场主体的地方性法规《佛山市市场主体服务条例》。

  ·在全国率先推行“证照联办、一照通行”系列改革,开办企业仅需“一个环节全办理、半天内办结、零成本”。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全省领先,创新推出重大产业投资项目审批代办服务,工业项目和高新技术项目初步实现“拿地即开工”。

  ·在全国首创“人工智能+双随机”市场监管模式,获评全国首批十大“放管服”改革典型经验。

  2.民营经济蓬勃发展。佛山深入实施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政策措施,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多年稳居全国民营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佛山拥有一大批民营骨干企业和细分行业“隐形冠军”,7家企业入选“2023中国民营企业500强”,2家企业跻身“世界企业500强”

  3.基层改革激发活力动力佛山坚持把区、镇(街道)作为改革发展的主战场,鼓励基层改革勇闯新路,南海区获批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顺德区获批建设广东省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验区。

  佛山五个区地区生产总值均超千亿元,排名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前40强,其中顺德区连续12年位列榜首,南海区连续10年排名第二。全市32个镇(街道)中,地区生产总值超百亿元的有30个,其中狮山镇、北滘镇超千亿元;19个镇入选全国千强镇。


  五、朝气蓬勃的粤港澳大湾区西向门户城市

  佛山依托在粤港澳大湾区中承东启西的区位特点,大力推进基础设施“硬联通”和制度规则“软联通”,深化与广深港澳对接合作,助推珠江口两岸协同发展,强化对粤西及西南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为大湾区建设向纵深发展发挥着关键支撑作用。

  1.多层次现代化枢纽型交通体系加快构建佛山推进“陆水空铁”四位一体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强化区域辐射带动作用。

  ·轨道交通。

类别

已建线路(条/段

在建及近期拟建(条/段

规划线路(条/段

地铁

4

4

9

城际铁路

2

3

2

国家铁路

5

6

1

  ·港口航运。西江、北江及其支流贯穿佛山全境,现有港口、码头94个,通航航道115条,通航里程1006公里。

  ·道路交通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里程553公里,近五年共打通“断头路”137条,与大湾区各城市基本实现2小时内通达。

  ·航空枢纽。现有4C级佛山沙堤机场,规划建设4F级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将与广州白云机场共同形成国际航空枢纽。

  2.广佛全域同城化深入推进。广州、佛山两市自2009年启动同城化建设,在城市规划、基础设施、产业经济、生态环境、社会民生等方面深入对接,已成为国内区域一体化合作的典范。

  两市拥有国内首条城际地铁——广佛线,佛山地铁2号线一期、广州地铁7号线西延顺德段等跨市地铁线路开通运营,规划建设18条地铁互联互通衔接通道,已开通跨市公交线路超100条。3432个政务事项实现“跨城通办”。

  3.区域合作发展不断深化佛山大力推动“深圳创新+佛山产业”合作发展,持续深化与香港、澳门合作交流,对接支持服务横琴、前海、南沙、河套等重大平台建设,高标准打造粤港澳协同发展合作区等合作平台。积极推进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粤桂黔滇川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广东园落户佛山、加速发展。

  4.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佛山是改革开放后中国较早的商品出口基地之一,近年来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获批佛山综合保税区、国家级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建设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发展区。累计吸引1万多家外资企业落户,其中世界500强企业71家。

  佛山是著名侨乡,祖籍佛山的华侨华人约80万人,侨眷、港澳眷属110多万人,分布在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改革开放后,回乡探亲旅游、访问考察、洽谈商贸的华侨、港澳同胞日渐增多,为佛山对外交流发挥了重要桥梁作用。

  佛山荣获国际友好城市交流合作奖,国际友好城市达17对。发起成立“中德工业城市联盟”,参与城市达47个。


  六、宜居宜业宜游的高品质现代化人文都市

  佛山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持续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大力推动城乡空间优化和形态重塑,着力打造“半城山水满城绿”的绿美佛山,为市民游客提供高品质生产生活生态空间。

  1.城市形态品质优化提升。佛山近年来深入开展城市升级、城市治理等行动计划,大力推进城市品质提升“十件实事”,“江河两岸、沿路两边、高架桥下”环境明显改善,城市面貌美丽蝶变。

  佛山是全国最早探索推进“三旧”(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居)改造的城市之一,已完成改造项目9.7万亩。在全省率先打响村级工业园改造攻坚战,已拆除村级工业园16.5万亩,加快推动破旧低效高污染工业园退出发展舞台。

  2.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佛山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呈现“带带相连、连线成面、芳华百里”新图景,全市所有行政村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多个村(社区)获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荣誉。

  佛山拥有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3个,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5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产品18个,渔业总产量、亩产量位于全省前列。

  3.绿韵水乡生态优美。佛山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森林城市,拥有公园绿地4270公顷、绿道1726公里,建设万亩千亩公园34个,森林覆盖率达21.3%。

  佛山2023年空气优良天数比例87.7%,14个国家、省考核断面水质全部达标,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实现长制久清。

  4.全域旅游亮点纷呈佛山旅游资源丰富,拥有西樵山、长鹿旅游休博园2个5A级旅游景区,祖庙博物馆、清晖园等16个4A级旅游景区,逢简水乡、佛山创意产业园、顺德欢乐海岸PLUS景区等22个3A级旅游景区。广东千古情景区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文旅新“顶流”。

  佛山是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夜间经济十佳城市,民俗游、美食游、红色游、乡村游、工业游、研学游等新业态全面兴起。


  七、共建共治共享的民生幸福之城

  佛山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实施养育成本减负、基础教育提升、居民收入提升、老人康养、暖心安居等“十项民心工程”,探索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获评全国文明城市等荣誉,奋力迈出共同富裕坚实步伐。

  1.就业创业服务精准高效。佛山扎实推进国家级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全面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建成创业孵化基地63家。2023年,佛山城镇新增就业11.4万人,开展技能培训7.4万人次。

  2.医疗卫生水平稳步提升。佛山连续五次获评国家卫生城市,实现省级卫生镇全覆盖,人均预期寿命达82.6岁。全市现有医疗卫生机构3083家,其中三级医院34家(三级甲等医疗机构12家)。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在岗职工8.3万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7.2万人。

  3.教育体系优质均衡。佛山是广东省教育强市、全省首个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市,5个区均为广东省教育强区、广东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示范区,32个镇(街道)均为广东省教育强镇。

类别

数量(所)

在校学生数(万人)

幼儿园

1130

33.9

小学

430

73.2

初中

175

29.5

普通高中

68

14.2

特殊教育学校

7

0.2

中职学校

28

7

高等学校

14

17

成人高校

6

3

  4.养老服务贴心周到。佛山现有养老机构97家,其中53家获评省星级养老机构,养老机构医养结合率达100%,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实现全覆盖。顺德区入选全国首批医养结合示范区。

  5.公共文化服务多姿多彩。佛山是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全市已备案的博物馆30家、美术馆42家,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和体育健身设施覆盖率达100%,近年成功举办国际篮球世界杯、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等重大文体活动,佛山“西甲”足球联赛火爆出圈。

  6.平安佛山建设成效明显。佛山是全国首批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全国首批禁毒示范城市、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全市刑事治安警情连续四年下降,社会治安稳定向好。

  佛山积极打造智慧安全城市,近五年生产安全事故总量、死亡人员数量累计分别下降78.3%、62.5%,5个镇(街道)获评“全国安全社区”。

  佛山是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现有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量化分级A级单位1678家、食品安全示范街41条。

  7.新市民安居乐业佛山制定实施全国首个新市民服务发展专项规划,在全省率先出台户籍制度改革方案,推动常住人口均等享有基本公共服务,为新市民在佛山安居乐业提供有力支持。近五年新增户籍人口72.1万人,异地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读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比例达到94.6%。


  佛山欢迎您!

  期待与您携手共创璀璨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