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信访干部】群众冷暖挂心头 春风化雨润民心——追记佛山市禅城区信访局副局长陈耀基

来源:佛山市信访局 发布时间:2021-06-15 15:00:13 字号: 分享至:

  “最近生活怎么样啊,有什么困难尽管说,我们想办法解决。”如朋友、似家人,这是一位信访领导干部对信访群众的家常问候。

  春风解冻暖人心,化而成雨寒气散。对群众的牵挂拳拳在念,余温犹存,群众却永远失去了一位知心人、贴心人、暖心人。

  2021年4月25日上午,佛山市禅城区信访局副局长陈耀基同志由于长期超负荷工作,因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倒在了工作岗位上,经全力抢救无效不幸殉职。年仅53岁的陈耀基,将自己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信访战线上。

图片

  4月26日,一位不知情的信访老户来到信访局,就想找他喝茶倾诉;信访同事的电话被打爆,群众不愿相信他的离世,纷纷求证;还有白发老人来到区信访局,提出要送他最后一程…

  案件早已化解多年,群众追忆起陈耀基,无不潸然泪下,他们发自内心表示:“他真是一个好领导!”

  心有党魂,行有党性。陈耀基在信访工作岗位上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用生命书写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用行动诠释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茶约憾事  信访干部走进群众心里

  “你头发这么白,年纪这么大了,还要到处奔波,真不容易。”

  2011年,因为一起历经两代人的宅基地测量纠纷,当时已60岁的张姨(化名)四处奔波无果,最后来到家附近的信访局。时任接访科科长的陈耀基接待了她。

  一杯冒着热气的铁观音,一句熨帖体谅的话,驱散了张姨心里的寒意,暖到了张姨的心坎里。

  “慢慢来,你放心交给我们处理,合理的诉求我们一定为你争取到。”陈耀基开车载她到现场勘查,当看到老房子被拆得满目疮痍,想起自己四处求诉,心里难受焦虑时,陈耀基对她的安慰。张姨一辈子都忘不了这个场景。

  经过陈耀基现场分析研判,多方部门协调奔走,释法明理耐心讲解,最终张姨的“揪心事”得到合理解决。

  在解决难题期间,陈耀基的真情深深感动了张姨,她说:“他就像是我的朋友,陪我走过了一段艰难的日子,这件事我心里认为解决得很圆满,真的非常感谢他!”

  “路过信访局的时候,他会招呼我进来,泡茶给我喝,嘘寒问暖。”问题解决后,张姨和陈耀基还一直保持着联系,时常关心对方的生活。

  茶香情浓,张姨经常想回约陈耀基“饮茶”表示感谢,但他总是忙于工作无法赴约。这成了年近七旬张姨心中永远的遗憾。

  鱼水情深  群众亲切称他为“基哥”

  “现在我有片瓦遮头多亏了‘基哥’,‘基哥’真的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亲力亲为,毫不推脱。”破产欠债的李志(化名)感念陈耀基帮他化解租房纠纷,让他有了稳定的安身之所。听闻“基哥”逝世消息后,李志特意去他家里慰问和祭拜。“我父亲是一名忠诚正直的老党员,在‘基哥’身上我看到了如父亲般高大的形象。”李志说作为领导干部,陈耀基真正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

  一枝一叶总关情。在陈耀基心里,群众的事无小事,他力求做到事事关心,件件落地。

  以心换心,方得真心。群众的泪水与不舍,成为陈耀基多年来在信访工作岗位上与群众鱼水情深的真实写照。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通则理达,是陈耀基化解各种信访矛盾的“心得”。他总说:“只要我们设身处地为群众考虑、全心全意帮助他们,终究会得到理解和信任的。”

  在他看来,只要把信访群众当作家人,把群众的事当成家事,一切难题都会妥善解决。正是因为他的这一份热忱和真诚,很多前来信访局求助和反映诉求的群众,无论男女老幼都亲切地称他为“基哥”。这个亲切的称呼,承载了群众对他满满的信任。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17年的信访工作,陈耀基共参与接待来访群众逾3万人次,协调处置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超过400起,参与化解各类信访案件1800多宗,信访诉求解决率95%以上,群众满意度达98%。

  两瓶药油  舍我忘我为民解难

  离世前几天,陈耀基就因身体不适被大家劝说去医院检查,但他说:“没事,吃点药就好了。重复信访治理、化解信访积案专项工作等各项任务都非常紧迫,工作不等人,等忙完这阵子再说吧!”

  言犹在耳,掷地有声。为了及时妥善处理和化解各类信访问题,多年来,陈耀基一直保持手机24小时不关机的习惯,无论是半夜三更突如其来的紧急信息还是节假日的工作来电,他必定第一时间查收接听、第一时间投入处理。

  体恤群众的不容易,30多个小时不眠不休协调化解,为工人追回血汗钱;面对工作和压力,他总是全力以赴,“得得得,冇问题”成为他的口头禅;因劳累过度突发肝病住院治疗,在病情有所缓解后,又马上回到工作岗位……

  “他随身带着一瓶清凉油,一瓶白花油,身上经常一股药油味。”这一细节,同事印象深刻。

  “舍我”、“忘我”,陈耀基恪尽职守,把“为民解难,为党分忧”的初心使命化作行动。

  “‘基哥’没有说过什么豪言壮语,但有什么问题他会尽量去帮你。”不走过场,不办假事,陈耀基俯下身子办实事,以质朴的行动感染身边人,用真挚初心叩开群众的“心门”。

  胸怀大家  精神之光烛照前路

  对真正的家事,陈耀基却留下“积案”与“亏欠”。一家人正吃饭聊天享受天伦之乐之时,突然一个电话打来,他就立即赶回单位的事情屡见不鲜。

  陈耀基常说:“我对家人的陪伴真的很少,对他们亏欠太多了呀!”

  2017年,女儿考上北京中医药大学,他原本答应了要送她入学,后来因本地信访保障工作任务紧迫,他不得不违背对女儿的承诺,毅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

  虽然心系小家,但更胸怀“大家”。陈耀基说:“当然是有遗憾的,但我不后悔,因为工作岗位需要,人民群众需要,我的妻子和女儿会理解的”。

  在陈耀基不幸离世后,他的妻子哽咽着说:“他是一个贴心的丈夫、孝顺的儿子、尽责的爸爸,虽然在家的时间不多,但是他用行动影响我们,教育我们如何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作为信访干部的家属,我们都以他为骄傲!”

  精神之光,烛照前路。陈耀基的离世,留给家人的是骄傲与遗憾,留给干部的是任劳任怨的孺子牛精神,留给老百姓的是共产党人与群众共冷暖的初心。